農村供水信息化建設是一個綜合性的過程,旨在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提升農村供水系統的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。這一過程包含以下關鍵內容:
一、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
感知層建設:在農村飲水工程的關鍵部位,如水源地、水廠、供水管網等,安裝傳感器和監測設備,用于實時采集水量、水質、水壓等數據。
網絡層建設:建立高速、穩定的數據傳輸網絡,確保監測數據能夠及時、準確地傳輸到數據中心,為后續的數據分析和決策提供支持。
二、信息化平臺搭建
數據中心建設:運用已有的數據中心或新建數據中心,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集中存儲和管理。
管理平臺開發:開發信息化平臺,該平臺應具備數據展示、分析、預警、決策支持等功能,能夠實現對農村供水系統的全面監控和管理。
三、數字孿生平臺建設
數據底板:構建包括地形地貌、水文地質、工程設施等基礎數據的數字底板,作為數字孿生農村供水工程的基礎。
模型庫:開發適用于農村供水工程的數學模型,如水質預測模型、水量調度模型等,用于模擬和預測供水系統的運行狀態。
知識庫:整合農村供水領域的專業知識、經驗數據和案例,形成知識庫,為數字孿生平臺的智能決策提供支持。
四、系統功能實現
水源地監測: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測水源地的水位、流量、水質等關鍵指標,確保水源安全,保障穩定供水。
水廠自動化控制:實現水廠(水站)的自動化控制,包括數據采集(如進、出口流量、水池水位、水質、泵/閥/閘開關狀態、電流電壓等)、安防監控(如視頻監控、紅外報警等),提高水廠的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。
管網監測與管理:在輸水管網和配水管網的關鍵節點建立管網壓力、流量監測點,預防爆管等安全事故的發生。同時,對管網進行數字化管理,實現管網的優化調度和高效運行。
用水戶管理:在末端用水戶安裝智能水表,實現用水的精確計量和收費管理。同時,通過信息化平臺提供水質、停水通知等信息查詢服務,提升公眾服務水平。
五、數據共享與業務協同
跨部門數據互聯:將農飲信息化系統與縣域統管單位的運行調度系統進行整合,實現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。同時,與氣象、住建、應急、農業農村、鄉村振興等相關部門的信息系統進行互聯互通,共同保障農村飲水安全。
決策支持:依托強大的模型庫和數據分析工具,對供水系統運行進行全面模擬與分析,為系統運行提供高效、精準的決策支持。
綜上所述,農村供水信息化建設是一個涵蓋感知層、網絡層、平臺層、應用層等多方面的綜合性工程。通過這一建設過程,可以實現對農村供水系統的全面監控和管理,提高供水效率和服務質量,為農村居民提供更加安全、清潔、穩定的飲用水。
丨相關方案丨
![]() | |||||
農村供水信息化系統解決方案 | 河北某地農村供水調度系統案例 | 智慧水務平臺方案 |
Copyright ? 2022-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 冀ICP備12015236號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