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智慧水利建設的加速推進,灌區信息化管理已成為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、保障農業穩產的核心抓手。而作為灌區監測系統的“神經末梢”,遙測終端機(RTU)的性能直接決定了數據采集的精準性、通信的穩定性以及系統的可靠性。
然而,面對市場上種類繁多的產品,灌區項目管理者常陷入選擇困境:如何從技術、場景、成本等維度精準選型? 本文結合行業經驗與實戰案例,為您梳理選型關鍵點!
明確灌區核心需求:從場景痛點出發
灌區項目通常覆蓋范圍廣、環境復雜,需監測水位、流量、雨量、墑情等多維度數據,同時面臨以下挑戰:
通信條件差:偏遠區域網絡覆蓋不足,需靈活選擇通信方式(4G/NB-IoT/北斗衛星/LoRa);
供電難題:野外設備依賴太陽能或電池,需低功耗設計;
環境嚴苛:高溫、潮濕、雷擊等對設備防護等級(IP68)要求高;
管理分散:需支持遠程配置、云升級,降低運維成本。
選型第一步:根據灌區規模、監測參數、通信條件,明確功能優先級!
技術參數“硬指標”:6大關鍵維度
1. 通信能力:
- 多模兼容:優先選擇支持4G+北斗雙通道的終端機,確保無信號區域仍可通過衛星回傳數據(如山區灌區);
- 協議適配:兼容MQTT、HTTP、Modbus等協議,以及國標SL651-2014《水文監測數據通信規約》、SL/T427-2021《水資源監測數據傳輸規約》等水文、水資源協議,便于對接省級水利平臺。
2. 數據采集精度:
- 傳感器接口豐富:至少支持RS485、模擬量、脈沖信號輸入,適配水位計、流量計、雨量筒等設備;
- 采樣頻率可調:根據灌溉周期靈活設置數據上報間隔(如旱季1小時/次,雨季15分鐘/次)。
3. 環境適應性:
- 防護等級:IP68防水防塵,-40℃~70℃寬溫運行;
- 防雷設計:內置浪涌保護,避免雷擊損壞(尤其南方多雷暴灌區)。
4. 供電與續航:
- 太陽能+鋰電池方案:確保陰雨天續航超7天;
- 超低功耗:靜態電流≤1mA,延長設備壽命。
5. 擴展性與兼容性:
- 支持邊緣計算:本地數據濾波、異常報警,減少平臺壓力;
- 開放API接口:便于后期對接智慧農業、水價改革等系統。
場景化解決方案:匹配灌區細分需求
- 大型灌區主干渠監測:
推薦多通道RTU,支持同時接入水位、閘位、流量傳感器,搭配北斗衛星通信,保障主干渠關鍵節點數據零遺漏。
- 分散式田間灌溉點:
采用微型低功耗終端機,低成本覆蓋廣域田間管網,實時監測墑情并自動啟停水泵。
- 洪澇高風險區:
配備雨量+水位雙監測終端,觸發閾值自動預警,聯動閘門控制系統應急響應。
避坑指南:常見選型誤區
- 誤區1:盲目追求高配置
部分灌區為節省成本,選擇功能冗余的高端機型,導致資源浪費。例如,平原灌區無需衛星通信功能,可選用4G+NB-IoT機型。
- 誤區2:忽視后期運維
設備故障響應慢、無法遠程升級,將大幅增加人力成本。務必選擇支持OTA升級、提供7×24小時技術支持的品牌。
- 誤區3:忽略數據安全
水利數據涉及公共安全,需確保終端機支持國密算法、VPN專網傳輸,防止數據泄露。
柳林遙測終端機:
柳林遙測終端機具備豐富的數據接口,滿足現場水情、雨量、水位、閘門控制、視頻監控等多種參數的監測及控制,并且支持數據加密傳輸,支持國密和國際算法,保障數據傳輸的安全及穩定,在售后運維方面支持遠程設參、運維,實現云端管理,并借助柳林巡檢機器人“Link-Fellow”小林,7*24小時在線設備自動巡檢,實現從被動運維到主動服務,極大地提升了設備的維護效率和運行穩定性,為灌區項目的持續穩定運行提供堅實保障。
![]() | ![]() | ![]() | ![]() | |
灌區遙測終端機 | AI邊緣計算終端 | 4G閘門控制器 | 灌區信息化方案 |
選對終端機,讓智慧灌區“耳聰目明”
灌區信息化不是簡單的設備堆砌,而是通過精準選型實現“感知-傳輸-決策”閉環。選擇遙測終端機時,需緊扣實際場景,平衡技術、成本與可靠性,同時關注廠商的行業經驗與服務能力。
如果您正在規劃灌區項目,歡迎聯系柳林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,我們將為您提供免費場景評估+定制化解決方案,助力打造高效、智能的新一代灌區管理體系!
Copyright ? 2022-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 冀ICP備12015236號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