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策背景及建設需求?
水利部《“十四五”智慧水利建設規劃》明確提出,構建“天空地水工”一體化立體感知體系,推進數字孿生流域建設,強化“四預”(預報、預警、預演、預案)能力。
行業痛點?
?感知盲區?:傳統監測點覆蓋不足,山區、河道盲區數據缺失;
?數據孤島?:衛星、無人機、地面設備數據格式不統一,難以融合分析;
?響應滯后?:災害預警依賴人工經驗,缺乏動態模擬與智能決策支持。
解決方案
柳林依托自主研發的感知層、連接層、應用層全棧產品,推出?“空天地水工”一體化感知系統解決方案?,以“全域感知、智能推演、精準管控”為目標,深度融合?衛星遙感、無人機、地面感知、水下傳感、工程BIM?等多維數據,構建“空-天-地-水-工”立體監測網絡,賦能防汛抗旱、水資源調度、工程運維等核心場景,全面提升水利“四預”(預報、預警、預演、預案)能力,助力實現?“風險可知、過程可控、效益可量化”?的現代化水利管理。
系統架構:
系統功能:
?【全維度感知 構建數字孿生底座】
“天空"監測?:通過集成北斗衛星導航系統、無人機等先進技術裝備,實現對河湖流域、洪澇災害、工程概貌進行全局監測感知。
"地面"物聯?:部署智能傳感(雨量計、水位計、墑情傳感器、攝像頭等)及遙測終端機或AI超融合智能終端,精準采集雨量、水位、土壤墑情數據采集,及AI圖像測流。
"水域"智控?:主要利用聲、光、電、無人船等監測技術裝備實現對河湖庫水體的水位、流速、水質、泥沙、水下地形等水中水下要素的精準自動化監測感知。
"工程"穿透?:通過BIM+變形感知,實時監控大壩位移與應力變化。
?【全棧數據互聯,多源數據異構融合】
通過自研的遙測終端機MTR-W系列遙測終端機及AI超融合智能終端,通過5G/4G/光纖等網絡,遵循《SL 651水文監測數據通信規約》《水資源監測數據傳輸規約》,實現衛星影像、傳感器數據、業務系統等數據快速融通。
【數字孿生平臺,智能分析與決策】
數字孿生可視化平臺融合GIS+BIM+實時監測數據,實現全域數字映射與可視化管理,通過集成洪水預報、水源優化配置、供水智能調度等一系列水文、水利專業模型,針對具體應用業務需求,如防洪減災、水資源高效利用、城市供水安全等,提供精準決策支持與動態模擬分析。該平臺能夠實時展現水體流動、水質變化、水利設施運行狀態及潛在風險區域,助力管理者在復雜多變的水環境中快速識別問題、優化調度策略,并有效應對自然災害及水資源管理挑戰,實現水資源管理的智能化、精細化與可持續發展。
核心優勢:
?國產化自主可控?:全棧產品支持麒麟/統信系統、移遠芯片,符合信創要求。
?多源數據融合?:衛星/無人機/地面傳感數據對齊時空基準,消除“信息孤島”。
?輕量化快速部署?:通過邊緣計算終端,實現數據本地處理,降低帶寬依賴。
?全生命周期服務?:提供從監測設備安裝到模型算法迭代的持續運維支持。
數據安全無憂:遙測終端產品內置國產高級數據加密協議,全面守護數據安全。
Copyright ? 2022-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 冀ICP備12015236號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