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水利和水務領域,閘門遠控系統已成為提升工程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關鍵技術。本案例集精選了涵蓋城市供水、防洪排澇、農業灌溉等場景的典型項目,從項目規模、亮點、技術特點等方面進行了總結。
江蘇某灌區信息化建設項目
項目規模
該項目設置 16 個監測站點,包含 1 座泵閘一體站和15 座獨立閘門站,覆蓋1孔、2孔及3 孔等多規格閘門類型。
項目特色
多站點協同控制,實現水泵閘一體站與分散閘門的統一管理。
技術亮點
多模式控制并舉:遠程手動/本地手動/自動控制自由切換,保障極端工況靈活應對。
以電折水測流創新:通過安裝以電折水模塊,監測水泵的用電量,通過智慧灌區平臺內置的水電系數換算模型,精準計算水泵流量。
泵、閘智能啟停:根據流量需求智能調節水泵、閘門運行,降低能耗。
多端協同平臺:
智慧灌區平臺可遠程控制閘門的開關、開度,實時監測閘門的狀態、水位、流量等關鍵參數。
手機APP提供閘門開關、泵站啟停一鍵操作及查看報警數據等功能。
系統建設
現場應用
黑龍江排澇區綜合治理項目
項目背景
地區:東北暴雨多發區
規模:2類站點(泵閘聯動站+閘門站)
需求:防止城市內澇,縮短應急時間。
項目亮點
泵閘智能聯動:基于泵站流量動態調節閘門開關、開度,提升排澇響應速度。
工業級硬件性能:遙測終端機及4G工控機在極端低溫環境(-30℃)下設備穩定運行。
通訊冗余設計:4G主通道+本地PLC應急控制,斷網仍可本地操作。
雙平臺互通:現場水位、流量、電流、電壓等數據直接上報至縣級澇區綜合治理平臺,同時與市級防汛平臺數據互通,支持跨部門協同調度。
治理成效
顯著提升了排澇效率,有效應對洪澇災害。
系統建設
生產及應用
甘肅省某灌區信息化試點項目
現場情況
測站數量約40個,智能控制1~5孔不同規格的閘門
項目特點
流量計算:采集閘前、閘后水位,精準計算過閘流量。
靈活控制方式:遠程手動/本地手動自由切換。
智能化管理平臺:依托柳林灌區信息化平臺,實現遠程監控與統一管理。
建設成效
典型示范效應:該灌區作為當地信息化建設的試點項目,建成后成效顯著,引發媒體和行業人士廣泛關注,成功樹立了標桿,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應。
節約水資源:灌區現代化改造和信息化建設后,通過平臺可以輕松實現對閘門的精準控制、實時監控,實現了灌溉用水的精準計量,水資源調度管理也更加科學高效。
應用示意
現場應用
內蒙地區閘門智控及全渠系聯動項目
項目規模
地區:華北干旱灌區
規模:約160個測站
問題:灌區所轄地域廣,各類閘門位置分散、距離遠,傳統的閘門控制需要大量工作人員進行維護和巡視,運行管理非常繁雜,成本高昂。
實現功能
數據采集:采集閘前、閘后水位,計算過閘流量及水量數據監測。
閘群聯控:基于總供水量和總用水量,實現全渠系閘門開關聯動及閘門開度聯動。
項目特點
廣域集中管控:規模化站點部署,平臺實現多站點協同與廣域范圍統一管理。
用水優化配置模型:結合水位、流量、水量等數據,綜合考慮用水需求、優先級、用水量及供水效率、供水時間等因素,建立灌區用水優化配置模型,精準控制區域內閘門開度及開關,合理調度水資源。
數字孿生管控:基于數字孿生技術構建智能閘控及渠系聯動平臺,實現全渠系閘門遠程協同控制,動態優化水資源配置,有效提升調配精度,降低運維成本。
系統建設
生產及應用
柳林在此類項目優勢總結
全場景適配:適配灌區節水、城市排澇、河道水閘監控、水庫/水電站閘站管理等多樣化場景。
數字孿生前瞻性:基于輸配水調度、用水優化、洪水預報及AI模型構建,賦能孿生平臺實現策略優化與智能決策。
產品可靠性和兼容性:智能終端系列產品采用工業級寬域環境設計(-40℃-﹢80℃),適應復雜惡劣環境;支持多協議、異構設備互聯,協同管控,滿足上下層級數據無縫對接。
智能運維服務:FAE團隊云端協同AI巡檢機器人(LinkFellow),7×24h云端值守,主動預警,從“事后維修”轉向“事前預防”,實現運維范式升級,降低客戶運維負擔。
AI技術深度應用:自研AI超融合智能終端提升雷達水位測量精度,內置模型實現本地化水資源精準調配,減少云端依賴。
相關方案
![]() | 灌區信息化管理系統 | 數字孿生灌區管理平臺 |
Copyright ? 2022-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 冀ICP備12015236號-1